自主的学习生活,多样的实践活动,丰富的课余活动……对初入大学的新生而言,大学的学习与高中不同,大学的学习更自由、更丰富、实践性也更强。同学们在新的学习路上不曾停歇,用课程实践、课余活动结合专业知识的方式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赋能自主学习激发前进动力
自主学习是大学学习的核心所在。学校将更多的学习的主动权、选择权交给学生,以此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动力,让学生快速适应大学自主学习模式。
“自觉晨读让我养成了自律的作息与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集体晨读的氛围里我也更有动力去背诵单词、课文。”外语系2022级英语专业三班的章文表示到,相比起高中按部就班的晨读,大学的晨读地点更多样,晨读的内容更丰富,多种多样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她能自由安排实现自己的想法。
学院馆藏丰富的书籍资源也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同学课外学习散文、诗集等文学著作时带来更多便利。文化产业系20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侯婉之和我们分享道,“大学的学习节奏很快,课堂很多知识都需要课后复习来巩固,每当我借助图书馆的书籍资源把不会的知识变成有条理的提纲时,我总是很有成就感!”侯婉之翻开厚厚的笔记本,笑称自己是也是自习室的“常客”,但在不断进取的道路上,她感到很满足。
倾注专业学习锻炼实践能力
学校为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未来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开设多堂应用型学科课程并通过老师的实践性教学来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及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管理学系2022级市场营销专业的刘楠每周六都会上一整天的沙盘课,和团队分工合作运营一个公司,进行不同的角色体验和操作,这种模拟经营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她更好的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书中所提及的团队合作技巧和CEO的领导做法,都在沙盘课中得到了体验和运用,学习不再是‘纸上谈兵’。”同时,她也参加了公共关系策划大赛。这场比赛不仅提高了她对于信息的敏感度和整合能力,也让她更深入了解市场营销这个专业。
国际商学系2022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张莉参加了习作课公文概述路演,在她看来团队的力量尤其重要,在合作过程里,除了自身组织协调能力得到锻炼外,张莉也感受到小组成员彼此间的合作意识以及团队精神的提升。当谈到高中与大学这类合作活动的差别时,张莉表示:“相较而言大学更侧重于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培养我们的团队和能力。”
投身课余学习反哺专业实力
课余学习是大学专业学习路上的“加油站”。学院为学生搭建了多种课余学习平台,让学生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发展自身兴趣爱好,用课余活动反哺专业知识,弥补自身不足。
管理学系2022级市场营销专业的杨政熹尝试经营自己的网店已经有段时间,“网店的经营让我切身体会到市场营销所教授的知识是非常实用的,也更方便我去理解并吸收这些知识。”。他及时关注市场的情况,根据不同的时期和形势去制定不同的方案,从而确定网店的走向。通过经营自己的网店,杨政熹的专业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他对市场营销这个专业有了更深的认识:杨政熹的网店相当于他的小工作室,也是他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当他有了好的点子或者新学到了一些有用的知识,他就会在里面践行,并且进行不同的尝试,这些想法和行动能够让他真实地触摸到专业课的内容,书本上的文字于他而言不再遥远。“我觉得专业的学习就是要行万里路,进行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活动就是最好的提升自己的方式。”对于这种以进行课外活动来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方法,杨政熹是非常肯定的。
经济与法学系2022级法学专业的缪晶晶,在开学后便加入了法律服务队,近期,她在努力筹备着宪法日的宣传活动。前不久,缪晶晶与学姐一同刚刚整理完了资料,“在这次收纳归类资料的过程中,为我写专业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多灵感。”她激动地与我们分享道:“今年是第九个国家宪法日,正逢二十大的胜利召开,在宪法日的筹备过程中也认真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宣传。”
信息技术系202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林铮斌利用本学期的课余时间通过网络课程自主学习完C语言,现阶段,他正在积极备战“传智杯”比赛。“我每看完网课,便会直接敲键盘实践,很快我便熟悉了键盘和语法。”林铮斌深知自己学习的进度比较快,但相关知识前后紧密关联,他也会安排时间对自己前面所学做一个复盘整理,有时一坐就是一整天,不知不觉间,他的笔记足有厚厚一沓。“虽然比赛结果还是未知数,但我不会放过一切实践的机会。”林铮斌表示,未来还有很多未知的挑战,但是对计算机的热爱足以跨越万难。
我在协和挺好的,只因我在协和的学习脚步从未停歇。尽管终点不是星辰大海,也会有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课程实践后满满的学习收获与成就,还有在校园课余学习平台的收获收获为这条学习路画上圆满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