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透明和知识爆炸的新媒体时代,利用短而不连续的时间片段,进行简短而少量的文本阅读,与大学的快节奏生活适配度极高。“碎片化阅读”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对此的谈论也褒贬不一。
针对碎片化阅读,记者采用发放问卷和个别访谈进行调查,共收回232份有效问卷。如何有效辩证地运用碎片化阅读,是大学生关注的重点。其中,65.09%的大学生认为要利用好碎片化阅读的方便。
74.57%大学生通过新媒体进行碎片化阅读
在受访的大学生中,74.57%大学生通过新媒体阅读进行阅读。其中,29.31%大学生通过移动手机阅读客户端进行阅读,21.98%大学生通过微博或知乎等平台进行阅读。
大部分受访者每周阅读的时长仅在3—6小时,占有新媒体阅读行为人数的63.51%,20.95&的大学生周均阅读时长在6小时~9小时,少部分人(8.11%)阅读时长超过12小时。
在阅读时间的分配上,主要在睡觉前(71.55%)、课间休息时间(50%)以及排队等候时(43.53%),此类受访者基本是进行碎片化阅读。有31.74%的同学会特地空出完整时间进行阅读,此类受访者一般是进行完整或者系统化阅读。
从内容上,当前大学生碎片化阅读主要有四个方面:63.79%的大学生希望获取新闻资讯,超半数主要阅读网络小说和娱乐消息等八卦,但也有48.71%的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学习,37.07%的大学生会涉及科研资讯等。
莫忽视碎片化阅读的力量
调查显示,仅有17.67%的大学生认为碎片化阅读消极影响更多,分别有70.26%、58.62%、51.29%的受访者表示很方便、内容多元、时间的分配更得心应手。另有57.76%的大学生认为碎片化阅读可以锻炼发散性思维,帮助专业学习,46.55%的大学生则表示可以增强对专业学习的趣味性。
经济与法学系2020级金融学学生陈希墦认为,忙碌的课业和工作让自己很少有完整的阅读时间,而碎片化阅读可以随时随地积累知识,收获积少成多。
信息技术系202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祁彦妍就是碎片化阅读的受益者,她喜欢阅读美段美句,还会经常摘抄和背诵:“我的作文分数就是这么一点点提高的。”
“碎片化阅读让我拥有高效丰富的快乐。”管理学系2021级财务管理学生徐梦琳很注重碎片化阅读的内容,她还常常从碎片化阅读中学习到新兴思想,比如微信公众号会转载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哲学家的经典语录等,从而借鉴或吸收当中的好观点。
针对如何提高碎片化阅读的效率,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文化产业系方晓璐老师建议,可以运用好不同的阅读平台和软件,进行相对沉浸式的阅读,例如用听书APP,可以在做别的事情的同时仍然可以阅读;还可以把阅读内容提前下载到手机,关掉网络,在这个碎片化阅读的时间里,就能更专注。
“拼图式”的碎片化阅读
对于阅读碎片化后的后续延展,受访者的态度不尽相同。13.79%的受访者表示读完就翻篇了,40.95%的受访者则会选择继续拓展阅读,获得更全面信息。55.17%的大学生表示无法继续深入思考,阅读只停于表面,40.69%的大学生则苦恼于碎片化阅读难以建立起系统的知识体系。
开云足球(中国)开云有限公司官网担任《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杨老师就很支持碎片化阅读,她认为碎片化阅读也是可以建立起系统的知识体系。一次的碎片化阅读就好比获得一块“拼图”,这块“拼图”被储存的同时也留下了开放的“连接口”。当看似一块块孤立的拼图汇聚在一起的时候,或许就会发现可以相互匹配的“连接口”,进而将零散的片段组合成一副完整的画面。
文化产业系2021级广告学的李乐阳就是有着拼图思维的那一类人,她表示每一次的碎片化阅读都是一次进步。她告诉记者:“每次我只读一种内容,时间都挺短,了解都不深入,但坚持和积累可以让我深刻的认知。”
杨老师认为,现实中一部分人的碎片化阅读是一次性的,而另一些人就有这种拼图的意识,他们坚持读并且保持思考。通过拼接和衔接能让碎片化阅读建立起系统的知识体系,这可以成为大学生处理碎片化阅读的有效方式。
综合调查和采访,碎片化阅读时代,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对阅读内容进行筛选,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方向合理运用碎片化阅读的优势进行精读,建立良好的知识系统,为今后学业上的进修与就业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