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足球(中国)开云有限公司官网首页
公告:
首页  缤纷校园
疫情之下的人、生、课

来源:新闻宣传中心 撰稿:院学生记者站 蔡琳琳 摄影: 美编: 责编: 发布时间:2021-10-16

疫情之下的人、生、课

导语:在去年武汉疫情爆发后,今年9月份疫情再度来袭福建,遏制疫情仍是当务之急。疫情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因为隔离或减少接触,导致居家办公、线上教育等。疫情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人类当下的能力以及对待自然和地球的态度。人际关系同样备受挑战,疫情让我们彼此恐惧、保持距离,却也让我们互相帮助,共同面对危机。在这期专题中,本报采访了大学校园里的各色人物,通过他们的描述,体会疫情下的人、生、课。

Q1.假如用一种颜色来描述疫情这段时间你的生活,你会用什么颜色呢?为什么呢?

赵欣宇:如果让我用一种颜色去描述疫情的话,我会选择绿色。因为绿色是一种生生不息的颜色。虽然说我们现在在疫情的阶段还是比较沉寂的,但是就像病树前头万木春一样,总会有一天他会回归的,所以我保持着很大的希望。

梁紫筱:红色。因为首先在医院、在街头等地方随处可见的志愿者们穿的都是红马甲,这些红色的身影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其次我认为红色和凤凰涅槃重生的颜色一样,代表着疫情从一开始的大规模爆发到现在的逐步控制,大家的生活逐渐回归正常,也寓意着经历疫情后再次重生的火红的中国,让我的生活也逐步回到之前的样子。

陈莹:我觉得一种颜色并不能完整地描述我的疫情生活。我会选择五颜六色这个词吧。那这边就着重介绍感触最深的一种:刚刚出现中高风险区的时候,第一时间自己的意识状态是非常紧张的,随之自己的生活节奏也变得很匆忙紧急,每天都要去排查学生当中有没有特殊情况出现。所以我觉得我会用橙色这种代表警示的颜色来描述我当下的生活:时刻紧绷一根弦,将疫情排查这样重中之重的工作摆在首位。

林抒月:蓝色。因为蓝色代表冷静与理性。疫情期间的我们往往容易因为各种消息而情绪波动,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保持冷静与理性,不信谣不传谣,并严格按照疫情防控需求做好防护,同时坚守好自己的工作岗位,完成好云端教学的各项工作,落实“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保证线上授课的质量。

陈昕:绿色。因为我的桌面壁纸是绿色的,学习通的进度条是绿色的,网络信号表示通畅也是绿色的。

张帆:关家里的日子是灰的,来学校上课的日子是蓝绿蓝绿的,再被关家里时既是透明的,又是阳光照射下的五彩斑斓。因为是从浑浑噩噩到心情舒畅,再到神清气明。

张潇:是红色,虽然实行封校管理,我看不到学生,但是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热情、活力、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Q2.疫情结束了之后,你最想做的一件事和最想去的地方是什么呢?

赵欣宇:疫情结束了之后,我想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很简单的回教室上课。

陈莹像这段时间因为疫情的关系,许多音乐会、画展等都是线上进行的,其实我心里很想在线下去到文艺馆、文学馆和音乐厅这样的场所去感受一下艺术的氛围。

黄辉:想去西北,沿古丝绸之路走走,可能跟疫情期间看的书有关,突然很想走进那样的天地之间,感受苍茫广阔的山水,希望能在某个时空中贴近古人的情怀。

林抒月:疫情结束后,我最想回到校园感受清晨的暖阳和傍晚和煦的微风,回到线下课堂,与可爱的同学们见面。

张潇:我最想去武汉,2008年武汉大雪的时候我刚好在那里,准备着艺考,真的是每天每天都在下雪,外面雪白一片,背着大大的画板提着重重的工具箱,在追寻梦想的路上深一脚浅一脚的走着...它在我记忆里留下了太深的印象,这次疫情我也时刻关注着武汉,没能帮得上忙,想着疫情结束,去看看新生的它。

许政睿: 疫情结束后,我特别想出去跑跑步,特别想回学校见见我可爱的朋友们。

Q3.疫情下,重新让你审视一样东西,你觉得是什么呢?为什么?

林怡乐:我觉得是疫情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疫情背景下,距离无法疏远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我和我的朋友虽然离得很远,但我们的互相关心缩短了距离。所以虽然线下活动减少了,但我和朋友的关系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成博文:我觉得是审视自我。因为疫情虽然封住了我的脚步,但同时也给我带来了较为充裕的时间,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去仔细了解自己,去找出自己可以改变进步的方面,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而改变需要的时间,正好由疫情提供了。所以我想趁着这个机会审视自我。

梁紫筱:如果让我重新审视一样东西的话我觉得应该是生命吧,因为之前总觉得死亡离我们很遥远,但是经过疫情我才发现原来我们的生命也这么脆弱,我们离死亡原来也可以这么近,疫情的来势汹汹虽然国家已经在第一时间将疫情控制住了,但是还是有很多生命离我们而去,这让我意识到生命的珍贵,很多事情都需要去做,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

张潇:让我重新审视了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世间多的是无法预料和掌控的事,不要一味的将重心放在工作上,适时的停下脚步,陪伴父母和孩子,不要等错过再后悔莫及。

陈莹我觉得从20年开始,其实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开始审视“生命”这一个词吧。其实不管有没有疫情,我们都应该注重自己的每一天生活,希望大家都能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在看到奔赴前线的医务人员,在前线战斗的政府,以及当地的一些志愿者、居民,还有受到中高风险区影响的人和在外围的人,其实大家都会感叹:活着真好,要没有疫情多好。但事已至此,我觉得关键就是好好活着,且活出生命的精彩和意义。

黄辉:重新审视个人的自由和人类的骄傲。为了积极配合防疫,牺牲了个人暂时的自由,待疫情过去会分外珍惜能自由行走的日子,同时也反思人类的骄傲所带来的“大自然的报复”,珍视生命和健康,也珍视环境的保护。

林抒:疫情下,我重新审视了自我健康和生活状态,现代都市的年轻人多数处于快节奏高压的生活模式中,有时容易忽视对自我身体状况的关注。作为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我常常感到肩颈酸痛,用眼过度,同时缺乏运动,精神状态不好。因此,我期待疫情早日结束,能够无所顾忌地出门,强身健体。

陈昕:教学。发现很多教学环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效果更好。

许政睿: 我感觉我重新审视了我自己的价值。特别是我出去做志愿者,让我觉得原来我在这种时刻也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Q4.疫情中,对你的消费观产生了什么影响吗?是否有产生冲动消费或者限制消费呢?

林怡乐:因为疫情无法出门,许多娱乐性消费都被取消了。产生过限制消费。

成博文:对我的消费观没有产生影响。至于冲动消费,应该是有一点,因为疫情封校,所以趁着快递还没受到太多限制的时候囤了一点东西。

梁紫筱:疫情对我的消费观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也没有产生冲动消费和限制消费,可能唯一的影响就是现在会有囤口罩或者消毒用品的习惯.

黄辉:没有太大影响。该花的钱还是要花,不该花的钱就不会乱花。

林抒月:疫情中,我线下消费的次数和动力明显减弱,多数依赖网购和快送超市满足日常购物需求。

陈莹 其实很多人会把线下消费转移到线上消费,简单来说,就是消费方式的一个改变。但我自己是理性消费的,没有存在报复性的消费。就是和往常一样都是正常需求,不会去硬性消费。

Q5.疫情期间,你觉得自己的人际关系、心理状态有没有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林怡乐:疫情的限制外出,让线下认识新朋友的机会减少了,所以人际关系的肯定是受到限制的。心理状态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因为我相信疫情能够快点过去,一切都会恢复正常。

赵欣宇:我的人际关系没有什么变化,但是我的心理状态发生了变化。在这个疫情期间,我有了更多和自己相处的机会,我会从原来的比较浮躁变得比较冷静,因为孤独总是人生的常态。

梁紫筱:我在人际关系上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心理状态上有了改变。之前总觉得我的时间还很长,一切都还来得及,无论是对待家庭或者其他方面,总是慢悠悠的,但是经过这次疫情才发现原来生命是如此的脆弱,身边的人可能随时都会离开,所以我觉得之后一定要对家里人更好一点,有什么心愿也要及时去完成,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

陈莹心理状态肯定是有一定改变的。就是可能原本安排好的计划因为疫情受到限制,心里会产生一些不悦,但更重要的是自我调节。像我前几天自己的健康码因为所谓的时空伴随变成了黄色,那我的心理状态肯定会随之变得紧张起来:会去思考自己这段时间有没有去过哪里,接触过什么人。从原本的平和到焦虑,这是必然的。人际关系方面,我觉得是一个交际载体的变化,从原本的线下见面转为线上聊天。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可能原本社恐的人会变得更活跃了,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所谓的人际关系在线上很欢脱,但是可能只是你一个人的欢脱,并没有人愿意搭理你,这也算是一个线上交际的弊端吧。

林抒月:疫情期间,和老朋友的见面聚会也减少了,偶尔会感到无聊和烦闷,所幸互联网能让我们依旧保持联系,联络感情。

张帆:教《国际商务谈判》的我,经过无数次讲课练习以后,能够以比较客观理性的心态去分析评估人际交往的表象、背后的机理。情绪化表达减少了,和家人的相处更加顺畅。

许政睿:疫情期间的人际关系让我觉得相当奇妙,原来看得见摸得着的朋友变得遥不可及,让原本不善交际的我和朋友拉开了许多距离。由于太少与人交往,我的心理状态也变得比以前封闭许多。去做一个志愿者可能也是为了给我自己一个和别人交流的机会。

Q6.面对疫情,你见到了哪些现实版的“平凡人给我最多感动”?

林怡乐:莆田学院的大学生毅然逆行,和医护人员共同抗疫让我感到很感动。青年已经可以扛起重任,他们面对疫情没有退缩,加入抗疫的大队伍,让我相信,没有被禁锢的城,只有离不开的爱。

成博文:平凡人给我最多的感动的,应该是在做核酸检测时的志愿者,因为我自己去做核酸检测时,会觉得排队特别的辛苦,而且天气特别炎热,难以忍受,那些志愿者却要比我站得更久,还要监督队伍,分发核酸检测需要的东西,所以我觉得他们最让我感动。

陈昕:很高兴自己能够利用专业知识为学院的在线教学提供执行方案和技术支持,帮助更多老师做好线上教学工作。也觉得自己从事数字媒体技术的专业教学和研究有着更多的应用空间,也拓展了更多的研究方向。

张潇:莆田学院医学院的孩子们给了我最多感动,自己还没有步入社会,但是面对疫情不退缩,连夜驰援仙游,看着他们深夜操场结合,背个书包坐上大巴就去到疫区,还是个半大孩子但已经能独挡一片天了,少年强则中国强,疫情过后,我们的家园和祖国一定会更加美好。

陈莹 我最近傍晚去操场跑步,发现学校很多像纠察队、学生团委的一些同学去帮忙做疫情防控和监督。我还是很感动的。我觉得每个人都是疫情防控中不平凡的人,只有每个人都把疫情防控摆在首位,才会共同度过这个难关。当然也有更非凡的群体,大到冲在前线的医务工作者,小到学院八一社团的同学,他们都是冲锋在最危险的地方。其实核酸检测这个过程因为涉及到人员的聚集,是具有危险性的,所以说他们真的很伟大.

黄辉:疫情下平凡人给我的感就是那么多人都在为了活着而共同努力.

林抒月:此次疫情令我最为感动的是上次学院组织全院教职工核酸检测工作,除了来校进行核酸检测工作的医务工作者外,学院各级部门在现场辛勤组织,有序引导的场景也给我很多感动。十人混采的方式,让整个检测过程科学高效,为广大教职工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和安全保障。

张帆:白血病小屋的孩子们,平常心一样地生活着。那我们这些正常人又怎么能处处悲观呢?

董翠茹: 我觉得最底层的那些社区工作者在疫情当中的参与,包括他们对于这份工作的付出,让我感到这些普通的工作者对于疫情防控其实真的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疫情期间,虽然没有办法像过去那样能够自如地出去买东西或者娱乐,但是朴朴小哥,每天都会准时的把我们所购买的东西送到我们的家里。你就会发现这些普通人的努力,他依然能够保证我们整个社会的一个稳定发展。但是如果没有他们,我想我们可能在疫情期间的生活多多少少还是会受到一些影响。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所以才能保证我们的生活顺畅进行。

许政睿: 我见到一个个本来在人们口中“坐在办公室享福”的公务员站出来维持秩序,冒着生命危险冲在一线。还有一个个平凡的医生奔赴前线,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从早上一直忙碌到深夜

Q7. 在福建疫情如此严峻的局面下,你是怎么度过你的课余生活呢?

林怡乐:学院为各个系别划分了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在我系的开放时间我会去图书馆阅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也有追剧看小说的时候。

赵欣宇:通过练习书法。书法首先既是我的专业课,其次的话,他又可以在业余课余生活中帮我放松我的情绪。

梁紫筱:在严峻的疫情之下,我的课余生活一般更多的还是在宿舍中进行温书备考,因为这学期我报名了教资,所以课余时间除了完成学生工作外就是在备考教资了,偶尔也会去操场运动,提高一下自己的身体素质。

Q8. 作为一名新生,原本对大学生活有着十分的憧憬。但如今受疫情影响,许多活动、课程、社团面试等只能线上进行,心里会不会对这些变化产生些许落差?

林怡乐:落差当然是会有的,但是这些措施都是对防控负责的体现,作为学院的学生,我们都能理解这些做法,相信疫情过后,大学生活仍然会缤纷多彩。

成博文:心里落差倒是没有,因为本身就是第一次参与学校部门以及社团的面试,没有经验,也不明白线下面试是怎么样的感受。所以在线上进行的话,没有值得比较的方面,自然感受不到落差。

Q9.如果疫情将长期存在,你的生活方式会发生哪些具体变化呢?你会怎么调整来适应呢?

成博文:首先是作息会变得不规律,因为对时间的观念减弱了;其次因为疫情,外出减少了,那么本身就少的运动量会变得更少。如果让我进行调整的话,我会依靠闹钟来调整作息,加强自己的时间观念,然后就是多提醒自己,多锻炼,不能因此懈怠。

梁紫筱:如果疫情将长期存在的话,我觉得可能会让我的生活方式由外出活动更多的转换为室内活动,尽量减少出去聚集的机会。我会通过线上的一些学习平台和软件进行学习和提升自己,逐步将生活方式调整并适应疫情现状。

Q10.与以前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工作体验吗?

陈莹我最大的体验就是深刻了解到什么叫“轻重缓急”的原则。现在工作需要更加落实落细。像之前“轻重缓急”只是可能把“重”放在第一位,“急”没有那么凸显。但是因为疫情之后,我觉得“急”变成了重中之重。拿工作上来说,就是几分钟之内你要排查出你的学生有没有特殊情况。那在疫情期间,“急”的工作调到了非常重要的首要位,而且紧急的过程中,还不能出错。好在20年的时候其实已经有过疫情工作的经验,所以比起原来,现在更知道来区分把握工作的原则。

Q11. 您最想对在疫情期间的自己或者学生们说点什么呢?

陈莹首先肯定希望大家都平安无事。然后根据防控要求做好自己,不给组织和社会添乱。像最近关于学校进出校的审核管理,不能进行大范围的会晤,以及在宿舍上网课等要求,如果大家都能遵守规章制度,这其实就是对疫情防控的最大贡献,我也相信我们终能战胜疫情!

董翠茹: 就目前我希望疫情能够早日结束。但是我也希望在学校进行疫情防控的这个过程当中,同学们也能够安心的在宿舍进行学习与生活,不要太焦虑,不要太担心,相信我们的政府能够很快的把疫情控制好。然后希望能够面对面的与同学们进行交流,线下授课。

黄辉:想对自己和学生说:希望这个世界会因我们的存在更美好一点儿点儿。

林抒月:我想对自己说,工作中的每一次困难和挑战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希望自己能不忘初心,始终保持着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和投入。

我想对学生说,虽然疫情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你不是一个人在面对,学院和老师们都始终和你们在一起,让我们一起调整好心态,积极沟通,互相理解,认真配合,别让疫情成为你们成长成熟路上的阻碍,它只会是你们美好青春路中的小插曲。保护好身体,注意防护,愿我们早日相聚于线下的晴空。

张潇:不要因为疫情放松对学习的要求,在等待的日子里,刻苦读书,养得深根,日后才能枝繁叶茂。

陈昕:虽然上课的形式的改变会带来不少未知的挑战和问题,但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办法也总比问题多,教学方式的被动改变同样也可以成为教学改革的主动创新。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就会迎来线下的复课,我希望可以将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相互结合并取长补短,探索适合自身教学风格和课程特点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创新模式。

“互联网+教学”的创新课堂是教育模式和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我相信新的方式一定也能给我们带来新收获和新发现,也期待创新可以让教学更立体、更丰富、更精彩、更具有高水平和高质量。

张帆: 维特根斯坦说过:人并没有灵魂永恒不灭,没有来世。死了就是死了。所以我们要追求的,是每一个当下。每一个当下,既是永恒。既然如此,我们更需要珍惜当下的每一刻、每一天。

Q12. 如果将长期面对上网课的困境,在授课方面会有什么样的计划和想法?

董翠茹:我想首先作为教师而言,要调整好整个上课的节奏与内容,更适应我们的网上授课,还有一个就是要尽可能多的增加一些有趣的互动环节。更准确的来说,就是能够调动大家参与到课堂当中的积极性,尽量使我们的网上授课也能够变得有趣而精彩

黄辉:如果要长期上网课,在授课方面我考虑将知识点做一个系统性地梳理,将过去应对疫情临时性录制的视频加以改进,录制成更加正式且可以常态化使用的课程视频,这样如果恢复线下授课,也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开展课程教学,让教学效果和方式更加丰富化。

张潇:如果持续线上上课,那么我会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多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陪伴我们终身,助力我们走向成功。

林抒月:如果长期面对上网课的困境,在授课方面我会更加努力思考保证授课过程稳定性的方式和创新的授课模式。

Q13.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近距离接触是否有害怕的情绪?是什么让你克服了恐惧成为志愿者呢?

许政睿: 第一次接触时我特别拘谨,小心翼翼的,甚至不敢深呼吸,但接触的人多了,这种恐惧感也就慢慢消退。我觉得克服恐惧的方式就是面对恐惧,我觉得可以在这场疫情里出一份力是一件很伟大很神圣的事,也算是一种信念支撑吧。

13. 你平时的志愿工作具体是什么呢?是否在工作中也会遇到一些难题,那你又是如何解决呢?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许政睿:我做的志愿者工作只是简单的刷身份证,就是确认每个人的身份。工作过程中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有老人不记得电话号码的等等

梁紫筱:假期在家时,我平时的志愿工作一般是参与家乡的疫情防控宣传及维护接种新冠疫苗的现场秩序,返校之后,我也积极参与到学校的食堂督导等疫情防控志愿工作中。在志愿工作中也会遇到一些难题,例如在维护接种疫苗现场的时候,有些人因为等待时间太久了会比较心浮气躁,再加上等待的人数众多,场面一度很混乱,但是因为我也做过两年的学生工作,也曾参与过一些大型活动的组织,我就想到当时活动中学长学姐们是如何处理这样的情况的,然后积极思考对策,并向现场的负责人提出了建议,最终也被采纳了建议。

Q14.作为学生干部,这段时间的工作内容会有什么不一样吗?可以具体说一说吗?

梁紫筱:作为学生干部,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内容相对往年是有不一样的。在福建疫情的再次爆发,学校开始了严格的疫情防控工作,这导致我们的许多线下工作都转为了线上。例如在往年每当迎新结束后就是各部门热闹的招新活动,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大家的招新安排,将原本的线下部门宣传和面试都纷纷改成了线上,也给各部门带来了不少新的困难,作为系学生会主要干部的我为此也给这次的线上招新活动出了不少点子,帮助我系各部门能够招纳更多的优秀人员。

成博文:信息技术系21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

林怡乐:国际商学系2021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

赵欣宇:文化产业系2020级汉语言专业学生。

陈莹文化产业系思政辅导员

董翠茹:外语系大学英语第二教研室副主任,主要负责教授公共必修课《大学英语》和专业核心课《综合英语》这两门课程。

许政睿常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阿里云大数据学院20级计算机专业

张帆:国际商学系授课老师

陈昕:信息技术系授课老师

黄辉:经济与法学系授课老师

张潇:文化产业系授课老师

林抒月:文化产业系授课老师

附件下载: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开云足球(中国)开云有限公司官网新闻网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新闻:

 

本网介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校内电话 |  诚聘英才 |  新闻投稿 | 
投稿地址 新闻热线:
开云足球(中国)开云有限公司官网新闻网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技术支持:开云足球(中国)开云有限公司官网新闻网